
2025-03-17 01:18 点击次数:199
春季,万物复苏,阳气生发,在五行中属木,与人体五脏中的肝相对应。肝木在春季最为旺盛,而肝木过旺易克制脾土,容易影响脾胃的消化与吸收功能,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不适状况。因此,春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注重脾胃调养,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。如果你对艾灸感兴趣,欢迎加V:yimuai 交流艾灸。
01
保暖护脾胃
脾胃位居人体中焦,恰似身体的“中央枢纽”,肩负着运化水谷、输送营养的重任。春季气温多变,早晚温差较大,脾胃易受寒邪侵袭。一旦寒邪凝滞,容易阻碍脾胃的正常运化,可能会导致腹痛、腹泻等问题。故而,春季养生首在“捂”,尤其是要做好腹部的保暖。晚上睡觉时,不妨用热水袋适当热敷腹部,有助于温暖脾胃,固护阳气。
02
运动促脾运
展开剩余62%中医理论讲“脾主四肢肌肉”,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。春季阳气上升,此时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,有助于顺应阳气的升发,帮助人体气血通畅,筋骨舒展。运动还有助于调节情志,使人心情愉悦,有助于肝气疏泄,促进脾胃的健康。比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,都是春季不错的运动选择。每周坚持3-5次,每次酌情约30分钟左右,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,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,让身体充满活力。
03
饮食调脾胃
春季饮食应遵循“增甘减酸”的原则。酸性食物具有收敛之性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。肝木过旺克脾土,易导致脾胃虚弱。而甘味食物有助于滋养脾胃,促进脾胃之气的健壮。如茯苓,利水渗湿、健脾宁心;山药,健脾益胃、滋肾益精;百合,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;大枣,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。日常饮食中,可将这些食材熬粥、炖汤,既有助于健脾益气,又能辅助缓和因春季阳气上升引发的紧张烦躁情绪,滋养心神。
04
艾灸健脾胃
根据子午流注理论,人体经络气血在不同时辰有规律地循行。每天7时至9时,是足阳明胃经的气血旺盛之时;9时至11时,则是足太阴脾经循行之时。在此时间段进行艾灸,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推荐艾灸天枢穴,它是大肠之募穴,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,促进肠道蠕动;足三里穴,为人体保健要穴,艾灸此穴有助于健脾和胃、扶正培元。
艾灸时,选用优质艾条,点燃一端,距离皮肤2-3厘米,每穴艾灸约15-20分钟,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而无灼痛为宜。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,激发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,有助于调节脏腑功能,帮助温通脾胃之阳气,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,辅助改善消化功能。
春季是养生的重要时节,注重脾胃调养,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,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,有助于固护脾胃阳气,促进脾胃运化成都股票配资公司,拥抱健康活力的生活。
发布于:河北省Powered by 中资优配_在线股票配资_网上股票配资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